趙孟頫歸去來辭(趙孟頫書法)
趙孟頫歸去來辭,趙孟頫創(chuàng)作的行書,
趙孟頫《歸去來辭》,大德元年(公元1297年)作。行書,紙本長卷,縱46.7厘米,橫453.5厘米。共48行,行10字左右。藏上海博物館。卷前有其弟所繪陶潛像一幅并有題記,并蓋有“古鑒閣中銘心絕品”、“經(jīng)協(xié)久遠(yuǎn)期無限”、“韻篁館賞圖書“和“秦文鈐”等印。該帖為中期作品,以行書為主,間以草法,用筆珠圓玉潤,宛轉(zhuǎn)流美,神氣充足。
《歸去來辭》原文
歸去來兮,田園將蕪胡不歸!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悟已往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。實迷途其未遠(yuǎn),覺今是而昨非。
舟遙遙以輕飏,風(fēng)飄飄而吹衣。問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乃瞻衡宇,載欣載奔。僮仆歡迎,稚子候門。三徑就荒,松菊猶存。攜幼入室,有酒盈樽。引壺觴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顏。倚南窗以寄傲,審容膝之易安。園日涉以成趣,門雖設(shè)而常關(guān)。策扶老以流憩,時矯首而遐觀。云無心以出岫,鳥倦飛而知還。景翳翳以將入,撫孤松而盤桓。
歸去來兮,請息交以絕游。世與我而相違,復(fù)駕言兮焉求!悅親戚之情話,樂琴書以消憂。農(nóng)人告余以春及,將有事于西疇?;蛎碥?,或棹孤舟。既窈窕以尋壑,亦崎嶇而經(jīng)丘。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。善萬物之得時,感吾生之行休。
已矣乎!寓形宇內(nèi)復(fù)幾時,曷不委心任去留?胡為乎遑遑欲何之?富貴非吾愿,帝鄉(xiāng)不可期。懷良辰以孤往,或植杖而耘耔。登東皋以舒嘯,臨清流而賦詩。聊乘化以歸盡,樂乎天命復(fù)奚疑!
《歸去來辭》譯文
回家去吧!田園快要荒蕪了,為什么不回去呢?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,為什么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?我悔悟過去的錯誤不可挽救,但堅信未來的歲月中可以補追。實際上我入迷途還不算遠(yuǎn),已覺悟到回家為是而做官為非。
船在水上輕輕飄蕩,微風(fēng)吹拂著衣裳。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,只恨晨光朦朧天不亮。終于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,我高興地向前飛奔。家僮歡快地迎接,幼兒們守候在門庭。院里的小路長滿了荒草,松和菊還是原樣;帶著幼兒們進(jìn)了屋,美酒已經(jīng)滿觴。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,觀賞著庭樹使我開顏;倚著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,(更)覺得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。小園的門經(jīng)常地關(guān)閉著,每天(獨自)在園中散步興味無窮;拄著拐杖走走歇歇,時時抬頭望著遠(yuǎn)方(的天空)。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穴里飄浮而出,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;日光暗淡,即將落山,我流連不忍離去,手撫著孤松。
回來呀!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。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,再駕車出去又有何求?(還嘮嘮叨叨圖個啥?)跟鄉(xiāng)里故人談心何等可樂,彈琴讀書來將愁顏破;農(nóng)夫告訴我春天到了,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。有時駕著巾車,有時劃著孤舟,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,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。樹木欣欣向榮,泉水緩緩流動,我羨慕萬物各得其時,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。
算了吧!寄身世上還有多少時光,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?為什么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?富貴不是我所求,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。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,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長;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,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;姑且順應(yīng)造化了結(jié)一生,以天命為樂,還有什么猶豫彷徨?
趙孟頫簡介:
趙孟頫[fǔ](1254年10月20日 -1322年7月30日 ),字子昂,漢族,號松雪道人 ,又號水晶宮道人(一說水精宮道人 )、鷗波,中年曾署孟俯。吳興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原籍婺州蘭溪 。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、書法家、畫家、詩人,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、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。
趙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戶參軍。宋亡后隱居不仕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,趙孟頫經(jīng)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,趕赴大都,受元世祖賞識,授兵部郎中。此后歷任集賢直學(xué)士、濟南路總管府事、江浙等處儒學(xué)提舉、翰林侍讀學(xué)士等職,累官翰林學(xué)士承旨、榮祿大夫。自世祖至武宗、仁宗、英宗四朝皆加禮敬。晚年逐漸隱退,延祐六年(1319年)借病乞歸。至治二年(1322年),趙孟頫逝世,年六十九。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、魏國公,謚號“文敏”,故稱“趙文敏”。著有《松雪齋文集》等。
趙孟頫博學(xué)多才,能詩善文,通經(jīng)濟之學(xué),工書法,精繪藝,擅金石,通律呂,解鑒賞。在繪畫上,他開創(chuàng)元代新畫風(fēng),被稱為“元人冠冕”。其繪畫取材廣泛,技法全面,山水、人物、花鳥無不擅長。其書取法鐘繇、“二王”、李邕、趙構(gòu)等,于篆、隸、真、行、草諸體皆擅,尤以楷書、行書著稱;其書風(fēng)遒媚、秀逸,結(jié)體嚴(yán)整、筆法圓熟,創(chuàng)“趙體”書,與歐陽詢、顏真卿、柳公權(quán)并稱“楷書四大家”。此外,趙孟頫倡導(dǎo)師法古人,強調(diào)“書畫同源”。其繪畫、書法和畫學(xué)思想對后代影響深遠(yuǎn)。
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力的書法家。其篆、籀、分、隸、楷、草諸書俱佳,以楷書、行書造詣最深、影響最廣。據(jù)明人宋濂記述,趙氏書法早歲學(xué)“妙悟八法,留神古雅”的思陵(即宋高宗趙構(gòu))書,中年學(xué)“鐘繇及羲獻(xiàn)諸家”,晚年師法李北海。王世懋稱:“文敏書多從二王(王羲之、王獻(xiàn)之)中來,其體勢緊密,則得之右軍;姿態(tài)朗逸,則得之大令;至?xí)畡t酷仿李北?!对缆础?、《娑羅》體?!贝送?,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、褚遂良等人;于篆書,他學(xué)石鼓文、詛楚文;隸書學(xué)梁鵠、鐘繇;行草書學(xué)羲獻(xiàn),能在繼承傳統(tǒng)上下苦功夫。誠如文嘉所說:“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,無不仿學(xué)”。虞集稱他:“楷法深得《洛神賦》,而攬其標(biāo)。行書詣《圣教序》,而入其室。至于草書,飽《十七帖》而度其形。”他是集晉、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。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,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:“顏、柳、歐、趙”。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(rèn)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,評價其書法“因熟而俗”。
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(shù)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(yuǎn)的影響力。他在書法上的貢獻(xiàn),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,還在于他的書論。他有不少關(guān)于書法的精到見解。他認(rèn)為:“學(xué)書有二,一曰筆法,二曰字形。筆法弗精,雖善猶惡;字形弗妙,雖熟猶生。學(xué)書能解此,始可以語書也?!薄皩W(xué)書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筆之意,乃為有益?!痹谂R寫古人法帖上,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:“前人得到古碑帖數(shù)行,專心學(xué)習(xí),便能聞名于世。何況《蘭亭集序》是王右軍(王羲之)滿意的書法。如果不停地學(xué)習(xí),怎么會擔(dān)心書法勝不過別人。”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。